《子夜外卖》再次高能,音乐与诗歌,为何也可以属于外卖员 天天新动态

2023-06-17 19:52:30 来源:马庆云

6月16日晚间,《子夜外卖》第三期的节目,在江苏卫视播出。如果说这档节目的前两期已经足够感人的话,第三期,可谓是再次高能,实现了质量和情感上的新高。尤其是这一期当中的两位父亲外卖员的事情,可能会感动很多中年男性观众。

这一期当中,我记住了两组父子之间的故事。第一组当中,单亲的父亲带着儿子在夜里送外卖,儿子说怕黑,父亲带着儿子唱歌,“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在送外卖的同时,这位父亲还有自己所热爱的音乐。当然,音乐让位给了生活,这位父亲没有以音乐谋生,而是选择了送外卖。

第二组当中,这位送外卖的老同志,回忆起了自己已经过世的父亲。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一门心思想要写作,被父亲否定。继而,父亲烧掉了他20多万字的文稿。随后多年的时间当中,这位同志一直坚持悄悄写作,终于加入到了当地的作家协会当中。他的老父亲则觉得,自己当年的行为,耽误了孩子,“他可能真的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资料图)

如今,这位已经出版过不少诗集的中年男人,和妻子一起开着一家小超市,在经营超市的同时,他更是经常送外卖,并且在送外卖的过程当中寻找诗歌创作的灵感。《子夜外卖》当中,播出了这位外卖员的几首诗歌作品。我个人感觉,这位外卖员的诗歌,真的带着不错的才华,不是虚头巴脑的东西,而是真正的诗性。

其实,无论是音乐,还是诗歌,最终都是人对于生活的另一种感悟。普通情况之下,我们感悟生活的,是柴米油盐。但另一种情况之下,则在柴米油盐之外,也会感悟一些其它的。站在生活彼岸的那些东西,便是诗性。我们很多人因为生活的忙碌,而不去观看自己的生活彼岸。但另一批人,则总是试图打望这个彼岸。

音乐与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打望生活彼岸的时候,带回来的精神食粮。当然,这份精神食粮,在很多时候,是无法直接兑换成为物质食粮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因为有父母帮助解决物质食粮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更关注精神食粮的内容。但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生活此岸的事情,变得尤为重要。这个时候,精神世界的东西,需要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才行。

比如说,很多优秀的音乐艺人,最终凭借音乐作品,获得了成功,尤其是商业上的成功,继而,他的创作,他的演唱等等,可以在社会上兑换成为物质生活资料。再比如说,很多诗人,最终也凭借诗歌作品,或者诗歌文艺理论的研究,成为学术大家,成为大学教授等等。这个时候,教授的工资,则是他们兑换出来的物质资料了。

但是,成为音乐家,成为诗人,甚至于成为文学家等等,都是小概率的事情。在更大的概率当中,音乐和诗歌,是不足以养活我们自己的。所以,《子夜外卖》当中,那位父亲烧掉了儿子20万字的手稿,我是能够理解的。在谋生和彼岸的精神追求方面,我若是父亲,也会帮儿子这么选择。此岸的物质生活需要建立保障之后,彼岸的精神生活,才能步入正轨。

所以,当我们热爱一项彼岸的精神内容的时候,我们其实亦可以不必以此为生。理想和工作相互结合的时候,确实有无限的乐趣。但它们不能结合的时候,我们亦不必气馁。《子夜外卖》当中几位外卖员的故事,其实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么一个范本。送外卖,成为外卖员,赚钱养家之后,依旧可以坚持自己的音乐和诗歌梦想。

我们总觉得,音乐应该属于音乐家,诗歌应该属于诗人。实际上,无论是音乐,还是诗歌,这些艺术的东西,也可以属于普通劳动者。当然,我坚持认为,从事音乐工作,诗歌和文学工作的朋友们,也是普通劳动者。我们所从事的,与我们所热爱的,能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时的并线,我们便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当然,有并线的时候,就一定有分开的时候。

音乐与诗歌,到底属于什么样的人呢?应该属于那些希望带着诗意寄存在广袤的大地上的人。艺术之怅然,实在是因为它是我们思考生活的一种精神方式。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了这种思考,所以和音乐、和诗歌绝缘了。如果我们无论处于何时,都坚持这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打望的时候,那音乐与诗歌,就会在某一刻,猛然间独属于我们自己了。

通过送外卖,实现先吃饱饭,然后坐下来,玩音乐,谈诗歌,这亦不是多么高贵的事情,不过是《子夜外卖》当中很多外卖员的寻常人生罢了。所以,我觉得,这一期的《子夜外卖》有诗性,有哲学感。这期水平如此之高,不知道《子夜外卖》的下一期,如何接招。(文/马庆云)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