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峨眉山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注重赛事经济和“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体育与旅游互进互补,通过政策引导,激活市场活力,形成社会联动,全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产业茁壮成长,健康峨眉迸发出无限活力。
精品赛事铸品牌体育事业奋扬帆
近年来,峨眉山市高度重视赛事经济发展,积极引进各类别、各项目的高级别赛事,统筹兼顾、互促互补,起到了很好的经济拉动作用。
据了解,目前,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全国柔术公开赛、第七届和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全国青少年空手道系列赛(四川站)、省残运会羽毛球比赛以及峨眉山越野挑战赛(2023测试赛)等已圆满完成,2023年全国桥牌锦标赛、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全国青少年空手道系列赛总决赛等各大重点赛事正在进行或即将举办……这不仅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扩大世界影响力、加强国际推广与合作搭建了世界级交流平台,还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市的良好形象与历史文化特色,极大推动了该市与世界各地在体育、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进一步增强全市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峨眉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所在地,其峨眉武术更是中国传统武术三大流派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市不仅积极举办(承办)外来赛事,还主动谋划、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最具自身特色的赛事品牌。如,自2007年至今已举办六届的“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一档面向全球的涵盖职业选手、业余选手、明星、宝贝的时尚真人秀+职业武术搏击赛的现代商业搏击赛事——“峨眉传奇”等,旨在大力传承和弘扬峨眉武术,展现峨眉山市委、市政府不断助推武术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体育事业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研学产品有新意体旅融合显成效
峨眉山市是著名旅游休闲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发祥地,具有浓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和庞大的习练人群。自2008年6月峨眉武术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我市不断擦亮“峨眉武术”这一金字招牌,打造数条武术旅游线路,挂牌了一批武术传习基地,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以运动养生+武术文化体验+旅游为引领,将峨眉武术养生的拳法、功法与导引术等开发成峨眉武术养生产品和体育运动体验产品,吸引游客特别是爱好体育运动的游客体验武术文化旅游。鼓励研学机构大力开发体育类,特别是武术类研学线路及冬夏令营等相关产品,吸引青少年游客来峨体验,促进亲子游市场升温。利用峨眉地理、气候特点,拓展峨眉山滑雪场、飞拉达攀岩、滑翔伞体验等户外体育运动旅游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多样的旅游选择,也充分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攻坚克难、迎难而上。通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峨眉山市实现了让体育赛事持续拉动旅游消费相关经济指标逆势上扬。“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2021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一项项荣誉,正是该市不断提升体育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让体育旅游事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有力见证。
设施升级均等化全民健身有保障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作为全国武术之乡的峨眉山市,体育休闲早已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近年来,该市秉承“群众体育”理念,不断完善各类体育基础设施,规范体育协会管理,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在各类比赛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市体育事业迸发勃勃生机。
2019年以来,全市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初步形成全民健身器材行政村全覆盖,并将于2025年底完成多功能运动场镇乡(街道)全覆盖。同时,通过深度挖掘峨眉武术文化,大力推动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本地体育赛事,培养市民运动爱好;向社会力量购买体育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民营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开放,多渠道、多方式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亿多元,用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近9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2.31平方米。已完成新建(或改造)体育馆2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个、自行车道1条、健身(登山)步道2条、乡镇(社区)体育健身广场1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
一条条健身步道、一个个塑胶球场、一场场体育比赛,持续增强着人们的健身意愿,助推着群众体育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0余项(次),共有16余万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全民运动、健康峨眉”理念深入人心。
晨光微露际,晚霞将近时。如今,无论在广场、社区,还是乡村院落,门类齐全的健身器材、快乐幸福的健身人群,迎着美丽的霞光、绿荫和湖水,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全面健康”风景线。
记者:李应林
编辑:牟雯静 责编:高元海 审核:赵忆
标签: